扛起中医诊疗法传承大旗 ——三问咸宁麻塘中医医院院长镇水清
2022-10-21
国庆节前夕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诊疗法“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”代表性传承人、咸宁麻塘中医医院(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)院长镇水清再赴江西、湖南等地考察中医药的发展动向,了解中药材的种植加工。
文章转载于2022年10月20日《咸宁日报》头版
屈指算来,这样的考察与求索,伴随了镇水清23年。
从一个中医古方传人,到首届“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”,再到入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;
从一个乡村“作坊式”私人中医诊所,到一家全国优秀民营医院,再到一家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的二甲综合医院;
从一剂药方行中医的矢志坚守,到一个产业兴中医的艰辛跋涉,再到一个平台强中医的再次出发。
一份初心不改的中医情,一段苦心不移的中医路,一个壮心不已的中医梦。
活下来,站起来,强起来,镇水清与麻塘中医医院一起,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。
如何成为中医诊疗法传承人的?
有人说,镇水清是“含着中药片出生的”。
此言非虚。
镇水清是麻塘镇氏中医世家的第五代传人。祖传的“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”距今已有百年,目前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据传,其高祖父收留了一个落难的御医,供奉数月,临别时御医无以为报,遂将自己的几个秘方相赠,其中就有专门治疗风湿病的“马钱子散”。其高祖父依方治药,每有效验,在风湿病人众多的当地,声名鹊起。其曾祖父逐渐以医为业,到其祖父镇海馀先生,发愤业医,医道精通,药性娴熟,活人无数,确立了镇氏在风湿病治疗领域的地位。
新中国成立后,政府为发挥其一技之长,在镇氏私人诊所的基础上成立了麻塘公社茶场医务室,发展成麻塘公社医务室,后成为麻塘风湿专科医院。
1979年,一位教师因自己患小儿麻痹症的女儿经镇海馀诊治而康复,投书《人民日报》《中国少年报》等报刊予以褒扬,咸宁麻塘中医医院由此名扬全国。当时还是孩童的镇水清记得,从全国各地来看病的风湿病人络绎不绝,医院门前经常排着候诊的长队。
镇水清自幼跟随祖父学医,深得家传,深受熏陶,从小便对中医埋下了热爱的种子。
1995年,镇水清考进湖北中医学院(现湖北中医药大学),立下志向:一定要把医院做成百年老字号!
然而,上大学时,医院却陷入困境。
体制权责不清,让医院的院长经常更替,医院的发展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。
医院内部的矛盾,让医院的管理混乱不堪。“当时,不少人把医院的药拿出去卖给患者,还有一些人打着牌子到处在外面设立分院,最高峰的时候,仅湖南湖北两地就有200多家冒牌医院,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。”镇水清告诉记者。
目睹曾经的医学殿堂成了矛盾重重、错综复杂的“大观园”,正在读大学的镇水清却异常冷静。
一方面,他刻苦攻读中医理论知识,增长自己的中医功底,同时,大量阅读名人自传和管理著作,汲取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。
另一方面,从大三开始,每周六和周日,他便回到医院,为当院长的父亲当好医院管理的参谋,近距离地接触医院,了解医院的实际情况,思索应对之策。
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
大学实习期间,镇水清提前半年,于1999年底回到医院。
他主动请求到医院的制剂室当主任,因为,他知道那里是矛盾的集中爆发点,要改革,必须从那里开刀。
经过深入的调查,2000年,任医院改革办主任的镇水清实施了铁腕的人事改革,一次性砍掉了47个长期不上班、不适合医院发展、在外设立分点影响医院的职工。
“辞退的人数超过了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,这其中包括我的母亲、舅娘和姑母。”镇水清说。
改革带来了强烈的震荡。
有的职工半夜三更上门谩骂威胁,有的职工连续旷工不上班,有的职工更是直接上访、罢工。“最低谷的时候,医院只有4个持证医生上班。”镇水清说。
但他没有后退,正人先正己,有时自己故意犯点小错,通过惩罚自己来推行制度的确立和规矩的建立。
2003年,28岁的镇水清从父亲手上接过接力棒,开始担任代理院长。
此后,他积极奔走,多方协调,从根本上理顺医院的体制。
2006年6月9日,医院与马桥镇政府、咸安区国资局三方签订协议,麻塘风湿病医院转为民营医院,并正式更名为“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”。
“当时的想法很简单,我是中医的传人,绝不能让中医的传承在我的手中断掉,必须让医院活下来,只有活下来,才有可能去传承,去造福患者。”镇水清说。
如何扛起中医诊疗法传承大旗?
风雨飘摇的医院活下来了,爱折腾的镇水清却没有停下脚步,他在思索:医院怎样才能站起来?怎样才能更好地扛起中医诊疗的传承大旗?
从实际出发,镇水清开出了四剂“药方”。
第一剂“药方”:坚持向外拓展。
2008年,镇水清投资5000多万元,将医院从原麻塘乡曾铺街搬迁到咸宁城区,建起了一流的门诊楼、住院楼、医技楼和生态园林。
“当时政府给我们的土地配套并不完备,土地上涉及到17户拆迁户,还有村民的祖坟山,都是我们一家家的上门做工作、签协议。”镇水清说,但这些都挡不住我们向外求发展的脚步。
第二剂“药方”:探索中西融合。
镇水清很清楚,要使镇氏“马钱子散”秘方得到良好的传承,必须紧密挂靠现代化医疗技术:“只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,传承与创新相结合,传统中医中药才能做强做大,古方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!”
在镇水清主张之下,医院开始引进“小针刀”“银质针”等新技术,对风湿病患者实施微创治疗。
从2003年开始,他先后购置国内首台原装进口东芝四层亚秒螺旋CT、美国GE1.5T超导核磁共振等先进设备,并多次从湖北中医学院等院校聘入新鲜血液,同时选送青年技术骨干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、宣武医院、武汉同济、协和、省中医院等医院进修培训。
第三剂“药方”:寻求产业突破。
镇水清一直对中医产业痴心不改,他认为,依托中医的资源和优势,发展中医产业,中医才能走向“诗和远方”。
2010年,镇水清利用祖传的中医秘方,投资7500万元成立荣恩堂酒业有限公司,生产面向大众的保健药酒。
然而,由于对市场的定位和经营的估计不足,事实很快给出了回答:几年之后,酒业有限公司亏损达到1.4亿元。
“这可能是我中医路上一次最大的坎坷和挫折,但挫折本来就是成功者的药方,面对巨额亏损,强者只能反思,不能后退。”镇水清说。
第四剂“药方”:勇担社会责任。
作为国家非遗传承人,镇水清始终谨记要让祖传技艺惠及更多百姓。他通过送医送药、健康科普知识、文化讲座等形式走进市民,开展“小小中医师”活动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童心中,同时带领团队投身到义诊中,展现中医人传承的职责。
2020年,新冠疫情突然暴发,镇水清及时组织专家团队拟定预防新冠病毒的“镇氏流感饮”中药处方,并通过微信公开处方,免费为公众提供煎煮好的“镇氏流感饮”。医院还被指挥部征用为“无法明确排除新冠肺炎可能发热患者的定点医院”“返咸务工人员CT检测定点医院”。
同时,医院掏空家底积极响应市、区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各项指令,快速建成用于核酸检测的PCR实验室,并在援汉、援沪、援琼、援恩施等疫情防控工作中,用专业和生命守护了人民的健康,呈现了医者仁心的社会担当。
如何引领中医诊疗法未来发展?
打造一个现代化的中医平台,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,推进中医药现代化,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,一直是镇水清所追求的中医梦。
咸宁麻塘中医医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,依靠中医的特色诊疗,实现了中医的传承和医院的壮大。但单一的发展模式,资源的发展短板也让镇水清看到了医院实现强起来的隐忧。
医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?中医的出路到底在哪里?如何引领中医诊疗法未来发展?
经过反复商讨,镇水清对医院的发展之路逐渐明晰起来:借助外力,坚持中西医并重,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、协调发展,实现中医药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从而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。
说干就干。
2017年11月15日,咸宁麻塘中医医院正式加入远东宏信健康产业集团。
对医院来说,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合作,对镇水清个人而言,却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。
“远东集团有着雄厚的资本支撑,有着骨科、肾内科、皮肤科、肿瘤科、康复医学科等优势重点学科前沿的技术引领、先进的管理理念,这种合作必然能有益于把医院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中医平台。”镇水清说。
面对远东集团多次伸出的合作的橄榄枝,镇水清也曾经和医院的其他职工一样,有过担心,有过犹豫:加入集团后,医院是不是就会失去自主权,就会失去一直引以为豪的中医中药特色呢?
事实证明,加入远东集团后,医院的管理更加规范了,发展的空间更大了,医院的业务更多元化了,真正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。
为了做强风湿病专科,医院需要拓展风湿病的关联学科,为了医院长远的发展,2020年6月18日,医院正式更名为咸宁麻塘中医医院(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)。
这次的更名,是迈向综合医院的又一次飞跃,也是医院迈向平台化发展的实质一步。
从名药到名医再到名院,再以名院来进一步培养更多的名医,培育更多有效的名药,形成一个完美的中医发展的闭环,最终形成一个可持续的中医生态平台。
可以说,这是镇水清对自己中医梦的又一次布局,也是引领中医未来发展的再一次出发。
“以风湿病科为特色和重点学科,打造全国的诊疗中心,在此基础上实行中医产业化发展,带动咸宁药材的种植、加工和销售,融入养老行业和医养行业,为咸宁的发展贡献中医人的力量。”镇水清如此描述自己的规划。
现在的咸宁麻塘中医医院,就诊者遍及全国各地,并赢得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风湿患者的青睐,累计治疗各类风湿病人300万余人次。
医院逐渐走上了正轨,但镇水清又开始的新的“折腾”:以前大量精力投入到了医院的管理,让自身的业务提升受到不少影响,现在,终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医的学习和研究之中。
“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医传人,我也没有忘记自己对医院的责任,我想成为医生中的企业家,也想成为企业家中的医生。”采访结束时,镇水清如此描述自己的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