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气养生丨今日小寒,最冷的时候到了!小寒养生勿忘护阳,这些方法要记牢!

2024-01-06

 

今日小寒

小寒料峭,一番春意换年芳。

别看“小寒”有小字,但却以小胜大,可比大寒冷!

到了小寒节气,南北都经历着寒和湿两大阴邪,阴风、冷雨、雪、或者雨夹雪很平常。

低温天气会消耗人体更多的阳气,因此,小寒养生勿忘护阳!

千库网_二十四节气之小寒节气主题人物风景_插画编号59402.jpg

一、小寒节气的由来

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,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,时间是在公历1月5-7日之间,太阳位于黄经285°。对于中国而言,这时正值“三九”前后,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十二月节,月初寒尚小,故云,月半则大矣。”

二、小寒的节气特点

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°时为小寒(slight cold),它与大寒、小暑、大暑及处暑一样,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十二月节,月初寒尚小,故云。月半则大矣。”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,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,“小寒”一过,就进入“出门冰上走”的三九天了。

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:“一候雁北乡,二候鹊始巢,三候雉始鸲”,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,此时阳气已动,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;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,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;第三候“雉鸲”的“鸲”为鸣叫的意思,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。

三、小寒的节气养生

1:起居“养藏”阳气

冬季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,因此小雪节气后的起居调养切记“养藏”阳气,为第二年春天做准备。

1、早睡晚起:人们要适当早睡,同时,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

2、注意衣着:太厚太薄都不好,衣着过少过薄、室温过低,易感冒又耗阳气;反之,衣着过多过厚,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,阳气不得潜藏,寒邪易于侵入。建议外出时,体质弱的人最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。

3、注意脚部的保暖,坚持用温热水洗脚、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,以促进血液循环。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,做好御寒保暖,防止感冒的发生。

4、天冷也要注意通风。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20多升,所以要经常开窗换气。

2:合理饮食

小寒节气饮食对正常人来说,应当遵循“秋冬养阴”,“无扰乎阳”的原则,既不宜生冷,也不宜燥热,最宜食用滋阴潜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。具体地说,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。但进补并非一味地大量食用滋补品,而需要针对寒热虚实的不同、年龄的不同、体制的不同、地域的不同、饮食结构的不同,在医师指导下进补,并且要有一定的节制性。

然而在这个进补的季节,过量吃油腻食物,往往又会产生内热,出现痤疮、烦躁和便秘等症状。所以饮食要合理,注意荤素搭配。蔬菜水果要多吃,如大白菜、萝卜、香蕉、苹果和梨等。如每天喝梨水就可以防止天气干燥导致的口干、咽干,又能润肺止咳,还可以煮萝卜水饮用(最好是白萝卜),可以理气健脾、清热利尿,也可以促进消化。

千库网_小寒节气吃火锅人物_元素编号13375130.png

3.小寒进补首选膏方

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季节

利于营养物质贮藏于体内

有助于增强体质

而秋冬进补

尤以膏方最佳

 

图片1.png

冬令进补,首选“镇氏”膏方

麻塘中医医院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

微信截图_20240106145632.png

4:调节情绪

小雪节气的前后,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,白天时间越来越短,阳气潜藏,阴气渐盛,气温降低,天气时常阴冷晦暗,再加上树叶凋零,寒风瑟瑟,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,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,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,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。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,注意精神的调养。保持乐观,节喜制怒,多听听音乐,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,同时,要多参加娱乐活动,多晒太阳,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。

千库网_卡通手绘冬天一家人开心元素_元素编号13902894.png

5:适度运动

小寒节气正处于“三九”寒天,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、增强意志力的大好时机。民谚曰:“冬天动一动,少闹一场病;冬到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。”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。在这干冷的日子里,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,如晨早的慢跑、跳绳、踢毽等。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、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心态平和,增添乐趣。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,最好选择在中午较暖和时进行,场地宜选择在空气新鲜的地方,锻炼的项目以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广播操为好,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,若运动过激,可导致大汗淋漓,汗泄太多,反易受凉,不但伤阴气,也宜损阳气。所以在运动锻炼过程中,不宜出汗过多。

千库网_打太极拳的两个老奶奶全民运动卡通插画_元素编号11208094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