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麻塘养生】燕将明日去,秋向此时分,秋分养生这样做

2024-09-24

  秋分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时间一般为每年公历的9月22-24日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°。我国古籍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之“分”为“半”之意。

  “秋分”的意思有二: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,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,平分了秋季。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,各12小时。此日同“春分”日一样,“秋分”日,阳光几乎直射赤道,此日后,阳光直射位置南移,北半球昼短夜长。

  秋分节气的气候特点

 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:“一候雷始收声;二候蛰虫坯户;三候水始涸”。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。第二候中的“坯”字是细土的意思,意思是说由于天气变冷,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,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。“水始涸”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,由于天气干燥,水汽蒸发快,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,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出现干涸。从秋分开始,白天逐渐变短,黑夜变长(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,白天最短);昼夜温差逐渐加大,幅度将高于10℃以上;气温逐日下降,一天比一天冷,逐渐步入深秋季节。

  秋分节气如何养生

  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,平分秋季,此时,地面上下的热气处于平衡状态。秋分过后,金气敛降、压力增加,地面以下阳气渐多于地上,天气一天冷过一天,黑夜一夜长过一夜,昼夜温差明显加大,逐渐步入深秋。此节气后的养生,应重在养“收”、养阴。所有与升阳、散阳有关的情绪、运动、饮食、穿衣都应有所收敛、节制。

  起居需收敛

  01.睡眠要节制

  在此昼夜平分、阴阳相半的特殊节气里,起居作息也应顺应日照规律,改变暑天晚睡早起习惯,恢复早睡早起的平行节律,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,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。为了保养肺的秋收之气,秋季起床时间可比春夏季节稍稍迟点。

  02.保暖要节制

  秋分时节不甚寒冷,是秋冻的最佳时期,因此,平日活动时不要一下穿得太多、捂得太严,防止厚衣覆盖而致身热汗出,损阴伤阳,日常只要做好腰部、腹部及后背部的保暖即可。秋分之后昼夜温差加大,不宜再睡凉席,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盖好薄被,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不宜再盖毛巾被之类比较单薄的东西了。

  03.运动要节制

  秋季自然界变化处于“收”的状态,人体与自然相应,阴精阳气趋于收敛内养,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规律,不宜做强度过大的运动,以防阳气耗损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健身球、散步、钓鱼、郊游等,适宜大多数人进行。

  运动项目、运动强度因人制宜、因人而异,不同体质、不同体能的人其运动要求不同,但总以运动后身心愉悦、不显疲态为佳。

  

  饮食需收敛

  秋分时节阴阳平衡,此时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,不宜大吃大补。

  01.秋补不忘合体质

  人到夏天,暑湿难耐,脾胃消化功能较差,秋风一起,胃口大开,此时,正是补充营养的好时机。但由于现代人饮食习惯和前人大不相同,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、平时饮食不缺营养的今天,盲目“贴秋膘”反倒影响肠胃消化、干扰代谢功能。

  因此,对于平素体质较好的朋友来说,不妨吃一些性质平和,不寒不热,滋润养阴又不滋腻碍胃的食物,如藕、莲子、红枣、山药、银耳、枸杞、黑芝麻、核桃等。

  对于那些形体瘦弱、神疲乏力、畏寒肢冷,乃至贫血、低血压的人,可趁此秋凉来临适当多吃点动物肉类,配以足够的主食和适量蔬菜、水果,对于改善健康、提高抗寒能力有一定的好处。

  02.滋阴不忘暖脾胃

  秋分之后,天气燥盛。人体感伤燥气,易伤津液,致口干舌燥、咽喉疼痛、胸闷咳嗽诸症,此时需要生津润燥,可多服润燥之品,如麦冬、百合、川贝、梨、石榴等。

  但这些食物多偏凉性,久服恐伤脾胃阳气,所以在食用时加入姜汁,即有很好的温脾胃的效果。

  情绪需收敛

  秋分过后,大自然呈现出一派萧瑟之景,草木枯萎,花叶凋落,人也与自然相应,容易情绪低落,悲忧伤感。

  此时应调整精神状态,保持乐观的情绪,大家可约上三五好友,外出游玩,登高远眺,饱览风景,可使人心旷神怡,愁闷全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