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麻塘养生】春夏养阳,做好这五点,储足阳气迎夏日

2024-05-06

 
  立夏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日-7日,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,太阳黄经达45°。《历书》曰:“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立夏表示告别春天,是夏天的开始,因此又称"春尽日"。

 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时至立夏,万物繁茂。《礼记·月令》篇解释立夏曰:“蝼蝈鸣,蚯蚓出,王瓜生,苦菜秀。”说明此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,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,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,日日攀长。

 
 

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

 

  按气候学的标准,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℃以上为夏季开始,“立夏”前后,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,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,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-20℃上下。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℃左右;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,立夏时气温已达24℃以上。立夏以后,江南正式进入雨季,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。“多插立夏秧,谷子收满仓”,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。

 
 

立夏节气的民俗

千库网_二十四节气立夏吃西瓜_元素编号13397748.png

1、吃蛋
 

  在民间,有“立夏吃蛋,石头踩烂”的说法,意思是立夏吃蛋,人就会劲头足。

2、秤人
 

  立夏吃罢中饭,有秤人的习俗。古诗云: “立夏秤人轻重数,秤悬梁上笑喧闺。”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,秤钩悬一根凳子,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。

3、喝粥
 

 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,我国古时每年“立夏”节气,民间形成了吃粥、挂蛋等习俗。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、无病无灾。

4、吃立夏饭
 

  立夏这一天,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,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,乌米饭、豌豆糯米饭……主料都是最平常的米饭,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,变换出不同的颜色。

5、做夏
 

  立夏季节,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“做夏”。鼎边糊(又称锅边糊),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,配以虾米、虾油、葱菜、金针、黑木耳、蚬子,或少量香菇、蛏干等海鲜清汤,其味极为荤美可口。

6、食面食
 

 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,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,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,意在庆祝小麦丰收。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、面饼和春卷三种。

7、喝茶
 

  我国江西、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。夏天酷暑炎热,经常喝茶,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,可以让暑气顿消,有利用清热解暑、利尿排毒。

 

立夏节气如何养生?

 

  “立夏”一般被认为是夏季开始的日子,立夏过后,气候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。“立夏”也是重要的养生节气,在此期间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,有助于我们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,在夏季开始开一个好头。

1.晚睡早起

  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……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”,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、阴气渐弱,人们要顺应气候变化,每天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,以顺应阴气的不足;早上应早点起床,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。同时,立夏时节昼夜温差仍较大,早晚要适当添衣

2.坚持午睡

  立夏后因晚睡早起,晚间睡眠时间相对不足,加之白天气温较高,人体汗出增多,正午气候炎热时,人体血管扩张,使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,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,大脑供血相对减少,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、困意频频。因此立夏后人们应该养成午睡的习惯。研究表明,午睡能使人体内激素分泌更趋平衡,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。但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,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

3.饮食养生

  俗话说: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。姜性温,属于阳性药物。立夏吃姜有助人体阳气生发,符合中医“春夏养阳”的观点。立夏时节,肝气渐弱,心气渐强。宜采取“增酸减苦、补肾助肝、调养胃气”的原则,饮食应清淡,以低脂、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,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。将绿豆、莲子、荷叶、芦根、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,并搁凉后食用,也可起到健胃、驱暑的功效。平时多吃蔬菜、水果及粗粮,可增加纤维素、维生素B、C的供给,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。

4.精神养生

 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。“暑易伤心”,高温天气易使人“心躁”。因此,立夏之后尤应重视情志养生,力争做到“戒怒戒躁”,使自己养成急事不惊、烦事不争的心态。加强对心脏的保养,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,应该保持愉快的情绪,安闲自乐,切忌暴喜伤心,保持神清气和、心情愉快的状态。

5.运动养生

  “汗”为心之液,立夏以后,随着气温的升高,人们容易出汗,此时要注意不可太过剧烈运动,过度出汗,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或盐水,补充体液,维持电解质平衡。立夏以后,人们应该选择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