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咸宁麻塘】今日处暑|离离暑云散,袅袅凉风起,处暑养生看这里

2024-08-22

  处暑属于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,秋天的第二个节气,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°为处暑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处,去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”说明暑热的夏季即将过去,处暑是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。

  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鹰乃祭鸟;二候天地始肃;三候禾乃登。”第一候是指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;第二候是说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;第三候“禾乃登”的“禾”指的是黍、稷、稻、粱类农作物的总称,“登”即成熟的意思,指农作物开始成熟,进入收获时节。

 
 
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
 
 
1.气温下降

  由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,太阳辐射减弱及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,受蒙古冷高压的逐渐影响,处暑节气后气温开始下降。

 
2.秋高气爽

  在冷高压的控制下,下沉的干燥冷空气,开始影响中国东北、西北地区,率先进入秋高气爽天气。在干燥的冷空气影响下,多伴随有刮风天气,当它和南方正在逐渐衰退的暖湿空气相遇后,便会形成雨。一次次冷空气南下,常常造成一次次的降雨。每每风雨过后,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,故有“一场秋雨一场寒,十场秋雨穿上棉”的说法。

 
3.雷暴天气

  在华南,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,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;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,加之山地的作用,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。但总的来说,进入处暑后雷暴天气有所减弱。

 
4.秋老虎

  南方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,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,往往在处暑尾声,会再次感受“秋老虎”的高温天气。

 
 
处暑节气的各地民俗
 
 
01.祭祖

 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有关。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,俗称“作七月半”或“中元节”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,就有开鬼门的仪式,直到月底鬼门关闭,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。

 
02.放河灯

  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。

 
03.迎秋

  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正是人们郊游赏景的好时节。处暑过,暑气止,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散自如,民间向来就有“七月八月看巧云”之说,其间就有“出游迎秋”之意。

 
04.吃鸭子

  老鸭味甘性凉,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,做法也五花八门,有白切鸭、柠檬鸭、子姜鸭、烤鸭、荷叶鸭、核桃鸭等。

千库网_绿头鸭水彩_元素编号12880488.png

 
05.煎药茶
 

 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。每当处暑期间,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,先去药店配制药方,然后在家煎茶备饮,意谓入秋要吃点“苦”,在清热、去火、消食、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。

 

 
处暑节气的如何养生
 
 
补阴防“秋燥”
 

  处暑后,天⽓往往较为⼲燥、少⾬,⼈体⽪肤可能会因此⽽变得紧绷,甚⾄起⽪脱屑、⽑发枯燥⽆光泽、头⽪屑变多、嘴唇⼲燥或裂⼝,或者产⽣⼤便⼲结等症状,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“秋燥”,处暑的“秋燥”属于温燥,⽓候变化差异⼤,常使某些疾病在这时候复发或加重,如⽓喘、过敏性⿐炎等。《黄帝内经》说过:“秋冬养阴”,“养”有滋养、补养、保养等含义。“阴”有三个方面的含义,一是指秋风萧肃,万物生长的态势已经结束,转而进入收敛、成熟、收获的季节,自然界的态势是向下、向内收敛的,而向下、向内则属“阴”;二是五行学说中秋天对应肺,肺在五脏属“阴”;三是指秋天燥气盛,以干燥、缺乏津液为主,而津液则是属阴性的物质。由此可见,秋季补阴是非常重要的。在饮食调理上也要以防燥护阴为原则,少用椒、葱、薤、蒜,多吃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甘蔗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。

 
缓解防“秋乏”
 

  俗话说,春困秋乏夏打盹,处暑期间,天气由热转凉,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,也就是秋乏。处暑节气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间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,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。入秋后,日照时间逐日缩短,秋季的夜间,最容易入睡,睡眠深沉而香甜,为此,清晨醒后仍会感到倦乏,还想继续睡下去。若想“秋乏”不那么明显,就要保证充足睡眠,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。

 
合理“秋冻”
 

  处暑时节,暑气逐渐散去凉意渐生,民间有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之说。“春捂秋冻”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,处暑时节暑热尚未退尽,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,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,以便使机体逐渐适应凉爽的气候,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。“秋冻”还要因人而异,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,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,应及时增减衣服。

 
保暖护关节
 

  处暑后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,温度仍较高,时有秋雨,湿热并行;昼热夜凉,气候寒热变幻,风、寒、湿邪相结合,导致风湿病反复或加重。因此特别注意护理,要防止潮湿、汗后当风,要特别注意关节处的保暖,以及对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护。

 
运动养生
 

  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正是畅游郊野、迎秋赏景、登高望远的好时节。秋季运动可选散步、骑车、体操、慢跑、跳绳、爬山等,运动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。对于老年人来说,运动要以“不累”为标准。运动的同时可适度晒太阳。晒太阳的时间宜选择在傍晚,每次半小时左右,晒太阳时应选择避风处。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,要避免户外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