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科普】管体重、强骨骼——2024年世界骨质疏松日

2024-10-21

     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,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为“管体重、强骨骼”,倡议社会各界在疾病日之际共同传播科学管理体重、强健骨骼的理念,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的发生。

 

什么是骨质疏松

 

     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,以骨密度降低和骨量减低、骨脆性增加、骨组织微结构损坏、骨折易发生为特征。多见于老年男性、绝经后女性。

骨质疏松的典型症状:

  1、乏力:容易疲劳,负重能力下降甚至无法负重。

  2、骨痛:以腰背部疼痛多见,也可出现全身骨痛。疼痛多为弥散性,没有固定的痛点。疼痛通常在姿势改变时、长时间行走后、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,甚至出现活动受限。

  3、脊柱变形:比如脊柱变形,严重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可使身高变矮、驼背等脊柱畸形,甚至影响心肺功能。严重的腰椎的压缩骨折。

  4、骨折:即脆性骨折,在轻微外伤或日常活动时容易出现骨折,好发于胸腰椎,其次为髋部、前臂远端、其他部位如肋骨、跖骨、骨盆等部位。

 

 

骨质疏松的原因

 

1、体重:低体重是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,同时超重、肥胖人群由于行动灵活性受限,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,更容易发生跌倒或脊柱压缩性骨折。

2、内分泌紊乱:如糖尿病、甲亢等疾病,中、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。

3、营养缺乏:钙、维生素D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摄入不足。

4、生活方式不良:经常不晒太阳、熬夜、缺乏锻炼、长期卧床。

5、药物因素: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、抗癌症药物、抗癫痫药品等。

6、消化吸收因素:慢性胃炎、胃大部切除术后等疾病导致营养吸收不良。

7、遗传因素: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病史。

8、高蛋白饮食:导致钙从骨骼中流失,增加骨质疏松风险。

9、吸烟或过量饮酒: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。

 

 
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
 

1、中老年人、孕妇、更年期妇女、运动员。

2、钙的摄取量少,不常晒太阳、维生素D摄取不足的人。

3、大量摄取咖啡、浓茶,节食减肥、嗜烟、酗酒者。

4、运动量少、体瘦、长期卧床的人。

5、长期服用类固醇、抗痉挛药、利尿剂、抗凝血药、胃药等药物者。

 

如何预防骨质疏松?

 

1、规律作息,均衡饮食(饮食上富含钙、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),每天保证15-20分钟的日晒,坚持良好的运动习惯。

2、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碳酸饮料。

3、戒烟限酒。

4、预防跌倒,老年人90%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。

5、尽量避免使用会增加骨丢失的药物,如糖皮质激素。

6、高危人群应当尽早至专科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,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定期复查。

 
 

让我们行动起来,关注骨骼健康,通过科学的饮食、规律的运动、良好的生活习惯、定期的健康检查,以及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,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