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柑橘属这几位“亲戚”——陈皮、橘络、橘红之间的三角关系

2025-02-17

在日常生活中,橘子是一种常见的水果,酸甜可口、富含维生素,深受大家喜爱。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从橘子皮中还能衍生出陈皮、橘络和橘红这三种在中药学上有着重要作用的良药,且它们各有侧重。那么这三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?

陈皮

陈皮: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。药材分为"陈皮"和"广陈皮"。采摘成熟果实,剥取果皮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

橘络

橘络:又名橘丝、橘筋,为芸香科植物橘的果皮内的筋络。由果皮内撕下,晒干。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上端与蒂相连,其下则筋络交叉而顺直。蒂呈圆形帽状。多为淡黄白色,陈久则变成棕黄色。筋络多疏散碎断,并连带少量橘白,呈白色片状小块,有时夹杂橘蒂及少量内瓤碎皮。

橘红

橘红:指陈皮的外果皮,即有颜色的外层,油细胞丰富。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后采收,用刀削下外果皮,晒干或阴干。

三者的功效及临床应用

陈皮

陈皮在中医中被誉为“润肺生津、燥湿化痰”的良药。其性温,味苦辛,入肺、脾经,具有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、和胃化浊等多种功效。

陈皮中的挥发油成分能促进胃肠蠕动,帮助消化吸收,改善食欲不振、脾胃虚弱的状况。同时,它还能刺激呼吸道黏膜,使痰液易于咳出,从而缓解咳嗽、气喘等症状。

陈皮治疗胸胁胀痛、疝气、乳胀、乳房结块等症状时,陈皮常作为主药或辅药使用。

陈皮与大枣、梨等食材搭配,可制成益气健脾、养气血或润肺生津、清热化痰的食疗方。

陈皮与玫瑰花、茯苓等中药材同用,可调理肝气郁结、脾胃气滞等问题,改善呕吐恶心、月经不调、神疲乏力等症状。

橘络

橘络具有通络化痰、顺气活血的功效。它含有芦丁等成分,对气管炎和咳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还能缓解因气滞引起的疼痛,如胃阴不足、口干多饮、呃逆、反胃等症状。

橘络治疗咳嗽、胸痛、气管炎等症状时,橘络常作为主药使用,可煮水饮用或与其他中药材搭配使用。

女性经前喝橘络水,可减轻腹痛、腹胀感。

橘络还可用于治疗扭伤、挫伤所致的胁肋隐痛,与柴胡、当归等中药材同用效果更佳。

橘红

橘红味辛、苦,性温,归肺、脾经,具有理气化痰、消食化滞、散寒燥湿、抗菌消炎等多种功效。能促进痰液排出,减轻咳嗽症状,对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等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还能促进胃肠蠕动,增强消化功能,缓解食积气滞、脘腹胀满等症状。

橘红治疗咳嗽痰多、风寒感冒等症状时,橘红常作为主药使用,可煎服或与其他中药材搭配使用。

橘红还可用于治疗食积、消化不良等症状,与山楂、神曲等中药材同用效果更佳。

橘红中的抗氧化物质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,减少氧化损伤,延缓衰老,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。

陈皮、橘络、橘红三者均来源于橘皮,但各自的功效有所不同,在使用时需谨慎对待,可根据自身需求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