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中医角度看《哪吒》:神话里的中医智慧!
2025-02-19
在2025年春节期间,哪吒无疑成为了最为热议的话题人物,其受欢迎程度空前绝后。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掀起观影热潮,刷新多项中国电影影史纪录,档期结束后热度依然不减。据网络平台数据,截至2月11日19时21分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总票房(含预售)突破90.15亿元,进入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5名。
这一奇迹般的成就,归功于影片中那个深刻触动心灵的“魔童”哪吒形象,它激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。进一步地,若从中医文化的视角审视《哪吒》,我们不难发现,这部影片实则蕴含了深厚的中医理论与智慧,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交融。
阴阳平衡与调和
魔丸与灵珠的设定对应中医 “阴阳学说”,哪吒代表 “阳” 与 “火”,敖丙代表 “阴” 与 “水”,二者对立统一,相辅相成,体现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,也展示了阴阳之间相互依存、相互转化的关系。在中医理论中,人体的健康依赖于阴阳的平衡,阴阳失调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。
1、哪吒的“魔丸”体质与阴阳失衡:
哪吒一出生就被贴上“魔丸”的标签,性格暴躁,易怒冲动,力量失控。从中医角度看,这其实是典型的先天不足,后天失调,以及阴阳失衡的表现。哪吒的暴躁和失控,正是元气不固、阴阳失衡的外在体现。哪吒的“魔性”某种程度上也是肝火过旺的外在表现,这与中医的“肝火旺盛”理论密切相关。肝主疏泄,肝火过旺会导致情绪失控、易怒暴躁。
2、太乙真人的“仙丹”与调和阴阳:
太乙真人用“仙丹”和“乾坤圈”帮助哪吒控制魔性,这背后蕴含着中医的调和阴阳、扶正祛邪理念。“仙丹”可以看作是一种补益元气的中药,如人参、黄芪等补气药材,能够增强体质,平衡阴阳。帮助哪吒补充先天不足的元气。人参味甘、微苦,性微温,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,具有大补元气、复脉固脱、补脾益肺、生津养血、安神益智的功效;黄芪味甘,性微温,归脾、肺经,能补气升阳、固表止汗、利水消肿等,两者都能起到提升人体正气的作用。
乾坤圈不仅是法宝,更是控制哪吒魔性的关键,类似于中医 “镇心安神” 的疗法,像中医常用朱砂、龙骨等药材来安神定志,帮助患者稳定情绪,乾坤圈起到了稳定哪吒心神、控制其魔性的作用。朱砂味甘,性微寒,有毒,归心经,有清心泻火、镇惊安神、明目解毒的功效;龙骨味甘、涩,性平,归心、肝、肾、大肠经,能镇惊安神、平肝潜阳、收敛固涩。
3、哪吒与敖丙的阴阳对立与和谐:
哪吒代表阳,充满活力和破坏力;敖丙代表阴,沉稳而有控制力。二者既对立又依存,最终通过“水火交融”化解天劫,暗合中医“阴阳互根”思想。哪吒属火(暴躁、赤色),敖丙属水(冷静、蓝色),二人最初冲突体现“水火不容”,但最终合作则达成“水火既济”,隐喻中医通过五行调和恢复健康。敖丙的寒冰法术与哪吒的火焰之力,亦可类比中药“寒热并用”的配伍智慧。
五行生克与脏腑功能
哪吒属火,敖丙属水,体现了中医 “五行相生相克” 的理论。五行对应五脏,五行平衡则身体健康,他们的关系是五行平衡的体现。火克金、金克木、木克土、土克水、水克火,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维持着自然界和人体的动态平衡。
1、哪吒的火属性与心火过旺:
哪吒一身红装,脚踏风火轮,手持紫焰蛇矛火尖枪,体现了其火属性。中医认为,心主火,哪吒的心火过旺,与其暴躁性格和易怒情绪密切相关。
2、敖丙的水属性与肾气充足:
敖丙一身蓝色的衣服,性格冷静、内敛,体现了其水属性。中医认为,肾主水,敖丙的水属性力量可以理解为肾气的体现,这与他生活在海底阴寒的环境也相吻合。肾气充足,则精力充沛。
3、五行生克的调和
李靖夫妇的“土德”:李靖如“脾土”般沉稳厚重,承载万物(家庭责任);殷夫人如“肝木”般刚柔并济,疏泄情绪。父母的爱与约束,暗合中医“土生金”(脾土生肺金,金主肃降)的调和作用,帮助哪吒从“火毒”转向“正气”。
太乙真人的“金气”:作为师父,他以豁达幽默化解戾气,类似“肺金”的宣发与肃降功能,引导哪吒宣泄邪火、回归正道。
4、五行生克与电影情节:
电影中哪吒与敖丙的冲突,以及龙族与陈塘关的矛盾,都可以从五行相克的角度进行解读。例如,龙族掌管水,而哪吒的火属性与之相克。
情志调摄与心理健康
1、情志失调:
中医认为,七情(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)过极皆可致病。
哪吒的“怒”:长期被偏见孤立,肝气郁结化火,表现为攻击性。中医认为“怒伤肝”,肝火过旺则易冲动。敖丙的“忧”:他肩负振兴龙族的希望,家族压力过大,常显忧郁之象,思虑过度伤脾,最终因压力爆发而失控,体现“思伤脾”的病理链条。申公豹的“嫉”:因出身自卑而心生嫉妒,暗合“怨恨恼怒烦”五毒对脏腑的损伤,尤其是肝胆湿热、心火亢盛。
2、情志调摄的方法:
电影中,李靖夫妇对哪吒无私的爱,以及太乙真人的宽厚引导,最终感化了哪吒,帮助他战胜了“魔性”。这体现了中医情志治疗中“以情胜情”的原则。针灸疗法、中药调理、气功导引等中医方法也可以用于调节情志,如针刺太冲穴疏肝理气、针刺神门穴安神定志等。
整体观与预防思想
1、中医的整体观:
中医强调整体观念,认为人体与自然、社会相互关联。电影中哪吒与自然环境的互动,如与海浪、风暴的斗争,可以看作是人与自然力量的对抗与和谐。
2、“治未病”思想:
中医强调“治未病”,注重预防和养生。李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哪吒的平安,体现了 “治未病” 的思想。中医强调 “未病先防”,李靖的行为正是为了预防哪吒未来可能面临的劫难。通过提前采取措施,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发展,是中医 “治未病” 思想的核心。
经络养生理念
哪吒魔气发作时的纹路,与中医经络图中十二经脉的走向形成镜像关系,体现了中医经络理论。同时,众人帮助哪吒控制力量,也与中医中脏腑功能的调和相联系,展现了经络养生和脏腑调理的理念。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,沟通内外,联络脏腑肢节,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,保持机体的相对平衡。
中药治疗的作用
申公豹按李靖的要求给陈塘关送来了一系列中药,这些中药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不仅及时救助了陈塘关的伤者,也与电影的深层理念相契合。三七、田七粉、蒲黄、茜草、冰片、血竭、红花、当归、苏木、马钱子,总共10味中药。这些药材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止血,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,用于各种出血、瘀血及痛症。
在电影中,三七被用来迅速止血,是行走的“生命急救包”。
蒲黄是活血化瘀的小能手,有助于伤者“满血复活”。
茜草不仅能止血,还能清热解毒,是夏天的“清凉神器”。
冰片能提神醒脑,让人感觉“电量满格”。
血竭是疗伤界的“万能钥匙”,能迅速缓解伤痛。
红花是活血通经的“小公举”,对因战乱而失去生育能力的妇女来说,是“生命的希望”。
当归是补血界的“暖男”,能迅速补充体力。
苏木是消肿止痛的小霸王,能让伤者秒变“无痛战士”。
而马钱子则是止痛的“核武器”,还能能治疗风湿顽痹。《外科全生集》曰:“能搜筋骨入髓之风湿,祛皮里膜外凝结之痰毒”,《串雅补》曰:“能钻筋透骨,活络搜风”;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曰:“开通经络,透达关节,远胜他药”。但需注意,马钱子有大毒,使用需谨慎。
这部影片虽未直接涉及中医,但其内核与中医哲学高度契合:阴阳平衡、五行生克、情志致病、扶正祛邪等理念,均可通过角色命运与情节冲突得以诠释。哪吒的成长历程提示我们情绪管理是健康的关键。通过疏肝解郁(如运动、倾诉)、清心降火(如冥想、养性)可避免极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。李靖夫妇的包容与引导,对应中医“天人合一”的整体观,强调身心健康需内外环境和谐。哪吒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呐喊,与中医“治未病”思想相通——通过主动调节生活方式,打破先天体质或环境带来的健康桎梏。
上一条 :健康科普——跟我一起学做不倒翁